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正文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
新闻作者:院团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 2023-09-06 15:54 浏览次数:

1999年,周胜华进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中文系学习。他说初教院的古朴的教学楼彰显出浓厚的文化底蕴,非常适合做学问。蘑菇亭,这个许许多多初教学子青睐的背书圣地也承载着他满满的青春回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一直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风,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在宿舍管理方面,要求学生宿舍非常干净整洁。比如说被子要叠得很平整、床单必须抹平、所有人的漱口杯摆成一排、牙刷摆成一条线。会想起当时的寝室生活,周胜华还历历在目。他说“当时觉得这样的管理显得有点呆板,很多同学不习惯、不喜欢。但是现在回过头来,才发觉这种方式其实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种下了一个叫‘规矩’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的管理,毕业后离开学校走进工作岗位,因为知道规矩所在,所以他能够很好地融入团队;也因为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地求学风气,所以在工作单位取得了好的发展。

2001年,周胜华毕业成为西南兵器集团国营华光仪器厂职工子弟学校一名新老师,进入工作单位他其实遇到了很多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怎么上好课。他发现在真正地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教学的要求变高了,与作为学生时的情况差别太大。家长们希望他能够快速地从一个新手转变为熟练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突破这个困境他一直潜心钻研。

最开始,他跟着带教师傅学习,模仿师傅的神态、动作、语言,学习师傅的教学设计。渐渐地他取得了进步,师傅的方法已经烂熟于心,他开始寻找更高级别的专家的优秀课程。“一遍一遍反复看,切片式地学习,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特色。”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但是周胜华一直在坚持。作为一名有教育情怀的老师,他喜欢教学,喜欢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所以他不觉得累,他愿意付出时间、花费精力。

“虽然教师这份职业是比较稳定的,但我们需要学会走出舒适圈,寻找更利于发展专业水平的平台”。周胜华用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意义。当时网络不发达,资源传播没有现在便捷,他千方百计地去打通资源——存钱买杂志、付费参加商业培训,跟着市、区教研员一起外出学习,做课题研究,上研究课。一旦有机会,他一定会牢牢地把握住,只为争取更多学习、锻炼的平台。

寻访团成员与周老师交流

“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周老师说,这是他常对老师们讲的一句话。谈到未来的打算,他说,四十岁后的脸面,要自己去挣。他会利用教学发展部和周胜华工作室这个平台,带领更多的青年教师,在专业的研修路上寻找更多的快乐。


上一条:做学习的定心人、潜心人、用心人
下一条:师德感染学生,谱写教育篇章